比亚迪“刀片电池”紧急扩产 新车“明”已在计划中
财联社(北京,记者 徐昊)讯,“那是假消息,暂时没有规划‘夏’。”1月7日,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在明确否认“夏”存在的同时,向财联社记者透露称,比亚迪下一款车型将命名为“明”,“但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。”
1月6日,坊间开始大量流传比亚迪将推王朝系列“夏”车型的消息,称该车型定位为高端MPV,并通过参数推断搭载了比亚迪混合动力技术。
行业普遍认为,对比亚迪来说,尽快丰富旗下产品阵营、以应对持续回暖的市场需求,已显得尤为重要。不过,让比亚迪进退维谷的,是其已捉襟见肘的“刀片电池”产能。
“汉”异军突起
就在其后被比亚迪辟谣的“夏”在网络大肆流传的同一天,比亚迪公布了2020年的销量成绩单。
比亚迪产销快报显示,2020年12月比亚迪销量5.63万辆,同比增长30.44%;全年累计销量42.70万辆,同比下降7.46%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销量为18.97万辆,同比下降17.35%;燃油车全年累计销量为23.19万辆,同比增长2.32%。
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的占比超过20%。
作为继续补强比亚迪新能源车型板块的重要之举,基于DM-i超级混动平台的秦PLUS,将于1月11日正式开启预售。
“2021年,比亚迪的营销重点就是骁云1.5TI高功率发动机及比亚迪DM技术,力度不亚于‘刀片电池’。”此前,有比亚迪内部人士表示。
“刀片电池”产能或至75GWh
然而,无论是异军突起的“汉”,还是即将开启预售的秦PLUS,抑或是正在规划中的“明”,比亚迪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“刀片电池”的严重产能不足。
“汉目前还是产能不足,现在下单需8周左右交付。 ”1月6日晚间,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赵长江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向网友表达了歉意。
目前,比亚迪旗下的弗迪动力电池共有重庆、深圳、西安、青海、长沙和贵阳六大生产基地。其中,弗迪电池重庆工厂是“刀片电池”的全球首家工厂。